智能合拼

随着PCB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如何降本增效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多款合拼是为解决快样,小批量订单的产线生产型号多,流速慢,备料多,生产工具成本高企的需求。

传统模式的板厂在生产小批量或快样的时候或多或少面临一下的问题:

  • 产量瓶颈,小开料尺寸产量提升有限,单型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 板料利用率,小批量,样品为了提升利用率需要开小拼版,留下边料
  • 生产流通率,小批量,样品生产更换型号消耗时间,生产效率低下
  • 生产品质,开料尺寸大小不一,生产设备磨损偏差产生品质异常
  • 物料成本,小批量开料尺寸小,干膜等物料需要备多种规格,增加成本
  • 交货周期,小批量,样品因生产型号多难以调配,交货周期漫长

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多款料号合拼生产是一个方案,该方案有效解决小批量和快样占用生产资源的痛点。

结合几十家合拼导入的客户模式,形成如下导入合拼模式最佳模式之一。

能行智能合拼软件自动在订单池中查找适合合拼的订单,整合和平料号的筛选,组合,匹配的计算,Panel料号摆放的功能的合拼方案,解决了合拼资料制作中的痛点。


快速选择阻抗计算模块

线路板有阻抗要求的设计,工程在处理的时候都要借助阻抗计算软件试算,根据结果匹配叠构以及线宽等阻抗参数。在多层板的时候,部分小伙伴经常纠结该如何选择匹配的计算模型,本文以6层板内层阻抗试算模选择模型。

    阻抗计算模型选择的前提条件:

  1. 明确阻抗控制的要素信息:阻抗类型,信号控制层,信号参考层,信号线宽,线距,铜厚,介质层厚度等。
  2. 明确阻抗计算的要素信息:各相关介质层介电常数,线顶线底差值等。
6层普通板叠构视图

    常规阻抗控制类型分为四种:特性阻抗(又称单端阻抗),差分阻抗(又称差动阻抗),特性共面阻抗,差分共面阻抗。其中又以特性、差分阻抗更为常见。选择阻抗计算模型的时候,遵循以下原则:

  1. W1,W2为线路蚀刻的梯形底,顶两面,根据蚀刻原理,线顶小于线底,因此W1面靠Core侧或芯板侧,W2面靠铜箔侧。
  2. 由于PP和芯板的介点常数有差异,信号层和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层种类应和模型匹配,如L2参考L4,中间有L2和L3的core,以及L3和L4的PP,此时模型的W1到参考层需要有H1,H2两种介质层​参入计算。
  3. 信号层和参考层需要与叠构视图一致,如内层阻抗有上下两个参考层,则模型也需要有上下参考层,如仅有一个参考层,则模型也仅有一个参考​层。
L2层参考L4层内层差分阻抗模型图

如以上原则仍然难以理解,可以参考以下视频,或者引入包含阻抗试算软件XPDM等简化模型选择​。


拼版设计使用说明

本程序为XPDM®️线路板工程设计管理系统的其中一个模块,XPDM®️已经获得软件著作权,本模块仅提供免费使用权,XPDM®️版权,商标等其他权益属于能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所有。

拼版设计用于生产的Panel尺寸,以及使用何种大料利用率更高的一款开料计算软件。对程序功能有进一步改进需求,完善的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吸纳进一步优化。

程序为绿色版本,下载解压后,运行拼版设计.exe即可启动程序,可以右键设置快捷方式到桌面。

软件基于.net 4.7.2,如电脑系统中没有安装.net 4.7.2运行环境,请自行下载安装或联系资讯安装。

.net 4.7.2微软官方下载地址:http://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863265

拼版设计软件:下载

软件主界面
  • 板材设置

设置参入计算的板材大小设置,有效为参入计算的板料尺寸。

板料设置界面

长,宽栏位中输入板材的数据,单击<新增>按钮添加,单击<保存>保存数据至系统,单击<删除>删除其中一种板材,取消有效列的勾

  • 默认参数

用于设置工厂的默认Panel参数范围,可以从当前界面的参数提取保存到系统中。

默认参数设置界面

<画图>打开系统画图程序,可进行手动编辑图片,保存后用<刷新>至系统。

这里手动添加“能行科技”四个字符
单击刷新读取刚添加的字符
  • <导出拼版>导出panel以及开料图片,可选jpeg,png,gif,bmp等多种格式。
  • 手动拼版

手动修改主界面右侧<当前拼版信息>标签中的数据,单击<手动拼版>更新拼版示意图。

手动拼版界面


XPDM –线路板工程设计管理系统

XPDM®️是线路板工程设计管理系统,以技术简化工程设计难度,提升设计效率,优化生产工具设计合理性为方向,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效益。XPDM®️专注线路板工程设计自动化,内设物料参数管理,设计规则管理,叠构阻抗设计,拼版设计,钻孔设计,流程设计等功能模块。生产工具文件管理,工程订单管理,工程绩效管理,多款合拼等功能。

  • 精益生产设计

按工厂定位区别设计,设计更贴切生产,为生产而设计,量产工厂侧重品质,快样侧重效率。

  • 简化工程设计

依托技术创新,工艺参数系统化管理,工程师专注客户需求转化,让设计变得不再复杂。

  • 设计数据互通

设计数据与ERP、MES、APS、PQS、HR等系统互联互通,智能工厂的基石。